技術轉移與知識產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這是由技術轉移的標的物即技術成果的特性所決定的。知識產權服務是貫穿于技術轉移全過程的服務,有效的知識產權服務勢必能夠為高價值技術成果的轉移并實現產業化、商業化提供重要的手段支撐和法律保障。
市高企協會將從知識產權獲得、知識產權維護、知識產權交易這三個方面,全面闡述技術轉移各階段需要進行的知識產權服務內容。今天推出第一篇文章《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中“無形資產”的強力保障(上)》。
文章作者:上海市嘉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黃琮
技術成果是一種無形資產,可能給權利人帶來巨大的財富,然而若未能對技術成果采取很好的保護措施,則一旦被大肆剽竊或仿冒,會給權利人帶來巨大的損失。那么,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保護技術成果呢?
根據技術創新成果的具體內容,若符合我國《專利法》關于申請專利的各項規定,則權利人可以通過申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或外觀設計專利獲得保護。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于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
我國《專利法》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后,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但是應當注意,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在授權后,發明專利在初審通過后,其專利文本會進行公告公示,其技術內容會為公眾所知,權利人在獲得專利授權后還應當注意制定維權策略,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專利。此外,專利的保護有一定的期限,不是無限期保護。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二十年,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十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
若該技術成果是單純的軟件作品,則可以通過著作權法尋求保護。
(七)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如果該技術成果是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則權利人可以將其作為商業秘密獲得保護。權利人應當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與獲悉該技術成果的單位或個人簽訂保密協議,要求其不得泄露或擅自使用該商業秘密。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合同法》第四十三條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因此,當發生商業秘密侵權時,權利人可以依據相應的法律尋求救濟。
知識產權的獲得從初級服務的角度而言即是指將技術成果申請版權登記、商標注冊、專利申請從而獲得知識產權保護的行為;但從高端服務而言,則是要運用專利及其他知識產權制度的特性和功能,從法律、經濟、創新和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在技術成果的研發前期基于情報檢索及分析進行整體知識產權戰略規劃進行知識產權布局。
知識產權布局是綜合產業、市場和法律等因素,涵蓋了利害相關的時間、地域、技術和產品等維度,構建嚴密高效的知識產權保護網,作為知識產權布局的成果,應最終形成對技術成果擁有者的有利格局的專利組合,并能結合商業秘密、版權、商標形成具備一定的數量規模,保護層級分明、功效齊備的知識產權組合,從而獲得在特定領域的競爭優勢。
知識產權的維護需要建立知識產權管理規范作為制度保障,只有通過管理制度化才能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達到良性循環。變創新成果保護的偶發行為為創新—保護—激勵—再創新—再保護—再激勵不斷促進創新的常態行為。
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制訂,經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頒布于2013年3月1日起實施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的國家標準是很好的制度參考依據。但不需要生搬硬套《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整個規范,可以將管理規范梳理成不同階段的不同層級規范體系,根據情況逐步實施,在知識產權管理的每一個階段都設置相應的基本流程和控制要點,使得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變得更簡單、有效,防患未然。
同時,知識產權維護需要對外運用法律武器不斷打擊侵權行為來維護自己的市場優勢地位。高價值的技術成果的價值是要通過其一定的市場壟斷地位來體現的,而要突顯其獨占性和壟斷性就必須不斷打擊侵權行為,高價值專利的識別標準的重要一條,就是經歷無效程序而屹立不倒最終打擊侵權成功。
打擊侵權之前,一般需要先進行侵權分析,如果確定構成侵權的可能性很大,則及時固定證據。此后,可以先與對方協商,或委托律師向侵權方發出警告信、律師函等法律文件,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損失,也可以不經協商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或者請求當地知識產權局處理。
地方知識產權局在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停止侵權行為的,地方知識產權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地方知識產權局應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正式起訴之前,還可以根據訴訟的具體目標,綜合考慮是否需要提出訴前禁令、財產保全、證據保全等措施,以配合訴訟取得更好的成功。